找到相关内容1455篇,用时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1)

    「严净佛土」在一些关键词词的奠基工作。《大般若经》以也就是中为基础,以般若波罗蜜多为运作之主轴来摄持及引领菩提道上的众多修学法要,并且以超诸声闻独觉地、进入菩萨正性离生做为第一道重点目标,以不退...八十随好非可贪爱。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故。」(p. 245b);其二,「应三十二大士相由三十二大士相,应八十随好由八十随好」(p. 333c);其三,「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471036.html
  • 荷泽神会传研究

    代宗皇帝谥曰圆觉,名其塔曰」 (陈宽〈再建圆  觉塔志〉《唐文拾遗》参壹) 五月十三日中夜入寂于  荆府开元寺(《铭》《钞》)。  六月史思明反(据《通鉴》)。   759 干元二年己亥   ...  分段亦据温氏。 ( ) 内文字为本文作者所拟。  「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  龙冈腹建身塔铭并序。   门人比丘慧撰  粤自佛法东流,传乎达摩,达摩传可,可传璨,  璨传道...

    吴其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371076.html
  • 僧叡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这样的来观想物,方才能彻知事物的本性,了解「事尽于有无」之理。这样的理解如果要求之于小乘禅法那样的实践,其中的扞格不入是可想见的,对于内在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存的小乘而言,怎可能做到「事尽于有无、理极于虚位。」,这般彻底究竟的「」,到连生者始者都「无」的境地?这无可避免的困难,可能是造成僧叡渴求新禅法的主因,但新禅法对这方面是否能有所响应呢?按禅秘要法经中云:  「汝今亦当作如是,三界如幻...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371109.html
  •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之讲述大乘经义。[33]无着所著之《瑜伽庄严大乘经论》、《中边分别论》等,这些唯识经论实皆弥勒所授。[34]又传,其弟世亲也曾上升兜率内院,礼觐弥勒,弥勒为他解说大乘。[35]因为无着和世亲传授的...。  ?隋唐的弥勒信仰  弥勒信仰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发展至一颠峰状态。[14]此信仰的根本经典,如《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弥勒菩萨所问经论》等,在魏晋南北朝时均已译出。...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971116.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

    :《法光学坛》第一期,1997。  41、张曼涛着,〈“”之中国的理解与天台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7册,台北:大乘文化出版 ,1978。  42、 傅伟勋着,〈从中的二谛中道到后中的...----------------------------------------------  【中文关键词】新唯识论|儒佛融摄|宗|有宗|唯识学|如来藏  【中文摘要】首先,以熊十力所著,《唯识学...

    裴春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871139.html
  •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

    出了般若类经典,人们对佛教的之思想才有了真正的、完全的理解,罗什的弟子僧肇评点了六家七宗,确立了佛教的正确,将中国佛教哲学引向深入,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北朝的佛教形势是南方重义理,...相,是一种假名。但是它不是全全假,而是非非假,从中道来认识这种假,就体现了假中为一,是名“三谛圆融”。在修行上,天台宗要求“一心三”,即...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971301.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基础

    乃是  无缘、无相、无自性的思想,所以,僧肇和法瑶主张「  应无缘」。  以上论述道生的感应思想,他是以众生的机根作为论点  ,来说明机感和佛应的关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涅盘  经集解卷五又云﹕...文即就佛性、感应、涅盘三方面,探就其思想的理论  基础。  一、佛性  依佛法而言,诸法实相即众生的本心或本性,或称佛性  。一切众生均有不变不改的觉悟之性,即是佛性。道生在妙  法莲华经疏(...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671323.html
  •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此外,要再特别说明的是,真可禅法对于身心解脱格外的重视,在方法上除持偈之外,他更直接的要人作与不净观。他说:  心不自有,因境而有,此六尘缘影之心也。如此心不能查考彻了,则本有灵明之心,终不现前。...肉而之,则白骨颓然,宁独恐怖已哉?(《全集》,卷三,〈法语〉,页六八五。)  其实,真可以持诵毗舍浮佛偈为锻炼方法,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然而一般众生并非利根,且执着太过强烈,即便是对于意义...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771325.html
  • 智顗“四意消文”的解经方法论

    ﹔因缘即即假者,别也﹔二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义,双照二谛者,亦通亦别也,上来悉是中道者者,非通非别也。[30]  这是说一切诸经皆云如是,即表一切经教皆有所生之因缘,凡是因缘所生法,可就,可就假观,可就假双照,得中道第一义,然而不舍诸法,即、即假、即中,三圆融非通非别,方称圆观一切诸缘生法。从这层意义引申出来的是︰其实任何的文句字词,何尝不是缘生法,能够解此即是通观,知一切...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871339.html
  •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

    说明,将之视为佛教的共同理想,同时还提出了般若或『性』(shunyata)是一切现象的真实本性的基本观点。由诸如龙树(Nagarjuna)、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和法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5871440.html